Friday, October 24, 2008

窮人打救富人?

馬來西亞的經濟學家們,請協助大家解答一些問題:
─為甚麼要“救”股市?
─股市非救不可嗎?有得救嗎?
─哪一些上市公司才有資格獲救?
─真正的獲救者,是大股東?投資基金?還是小股民?
─50億令吉足夠救股市嗎?
─如果救不到,50億令吉會不會石沉股海?
─到時,出資的公積金局怎麼辦?會員的存款怎麼辦?

經濟學家,包括財政部、中央銀行,以及政府經濟智囊團的經濟學家們,是否有十足的信心,來解答這些問題?

如果不能,或者意見分歧,那麼,接下來的問題是:公積金局為甚麼要“借”出50億令吉給ValueCap公司?

任何國家的政府政策,尤其是財經政策,絕對要符合3個條件:1. 方向正確,2. 時機精準,3. 對多數人有好處。

請問,50億令吉公積金局的“貸款”,符合了上述3個條件的哪一項?

注意,我把“貸款”加上開關引號,因為我也不確定這是哪一種貸款;政府公佈的資料,沒有說明償還期,也沒注明利息、抵押等,又多了一層疑問。

我不是保羅格魯曼,也不是巴菲特,不敢斷言政府的措施是錯的。但是,政府的救市措施,至少要有基本的說服力,讓人們能夠信任才行。

尤其,50億令吉來自公積金局,也就是動用上千萬打工仔的老本。打工仔是社會中低下層,擁有比率最低的社會財富。

用窮人的血汗錢去救富人的投資?想到這裡,國內1000多萬名公積金局的會員,隱隱約約,感覺手腳有點冰冷。

股市不是不能救,只是太難救,往往都是徒勞無功,還要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
從紐約、倫敦,到上海、新德里,股市一瀉千里,最富裕的國家,外匯最多的國家,碰到這個局面,都束手無策,救無可救。就好像是用第五艦隊航空母艦,載滿鈔票,拿去填太平洋,也填不出一個小沙丘。

大馬股市從高峰時的約1500點,掉到近來900多一點,總市值是從高峰時的1兆令吉,跌至目前約6000多億令吉。

這告訴大家,股市蒸發了3000多億令吉。

單單是幾個大馬富豪,在股市的身家,每人就不見了數十億,乃至超過100億令吉。

大馬股市說大並不大,但是,說真的,在金融海嘯的狂潮中,幾十億令吉丟進去,可能還看不到水花濺起。

50億令吉對股市不會有顯著作用,對經濟也沒有振興效果;既然不能救大市,充其量,就只能撐扶少數公司的股價。

問題來了,要讓誰享受這種好處?讓誰得以從海嘯中脫身?

如果只能惠及少數,那就不符合公眾利益。

這又再應證,用百萬窮人的血汗,來拯救幾個富人的身家。

股市下跌,有一定的規律,要救也救不了,最怕是賠上更多的無辜。

政府要關注的,是通過宏觀調控,緩和大環境的衝擊;放寬管制,落實開放,激勵經濟,振興企業。把50億令吉花在這些方面,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。

要不然,就把50億令吉留在公積金會員的存款中,大家也安心一些。

星洲日報/情在人間‧作者:鄭丁賢‧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‧2008.10.22

No comments: